激励职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对策

发布者:张顺发布时间:2023-09-05浏览次数:19


一、宏观环境:“三维建构”激发教师自主感

在教师企业实践中,社会环境的渲染能够激发教师认同感,激起教师责任感,增加教师自主感,产生参与冲动。在我国,政府对社会大环境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支持、观念宣传打造“稳定三角”,营造教师企业实践的外部氛围。

第一,政策文件具有相当强度的指导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影响。在我国,国家政策文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院校和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各政府部门要横向联合,纵向配合,联系实际建立完善可行的教师企业实践政策体系。首先,教师企业实践是具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教师教育活动,各利益方分管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教师企业实践相关政策文件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需多部门联合。其次,国家对地方政府要及时监管,确保下级政府依照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地方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强制力。最后,政策的制定要充分照顾企业方利益,咨询企业实际需求。

第二,充足的财政支持会加深教师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政府一方面可适当增加财政支持的企业实践项目数量,减少教师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可以设置教师企业实践专项基金,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保障充足的经费。其次,学校可以为教师企业实践设立专项津贴,预防款项挪用,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予以补助甚至经费报销。学校还可将企业实践的时间算作教学学时,给予教师同等工资。最后,政府要明确规定企业“专款专用”,并根据实践效果评估给予后续的税收减免和支出补贴,保障企业可持续地投入。

第三,政府加大宣传会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典型案例是宣传工作的关键抓手。政府可以设置优秀企业实践教师表彰,媒体宣传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的形式开展优秀企业实践教师事迹展播。作为宣传片的衍生产品,系列谈话节目可以与宣传片相配合,同时邀请优秀事迹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提炼实践经验、分享实践趣事,为职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供了解途径,给予示范借鉴。全民参与时代的媒体宣传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可以增加线上线下双渠道的群众热线增加事件讨论度与影响度。其次,政府可以开展职校教师实践技能大赛。大赛的竞争性能够推动教师提升技术技能,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当教师意识到自身专业发展存在问题时,就会投入生产实践中,积极地解决问题。最后,政策的宣传也必不可少,相关政策出台之后,政府可以召集相关专家开展开放式政策分析宣传会,传达国家意见。

二、中观生态:“两方协同”满足教师胜任感

校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尝试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一是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一方面,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另一方面,搭建线上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确保整个实践过程的良好沟通与资源共享。二是三方沟通要确保教师的话语权,教师与企业代表是沟通的主体,职业院校是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实践前,教师、学校和企业要充分阐述各自需求,共同探讨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时间等问题,确保实践目标的可行性,实践内容与教师专业匹配,实践时间不影响教师正常生活,以此维持教师对企业实践的胜任感。

教师企业实践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以及给予教师自主支持的管理。首先,实践前的选拔环节要给予教师更大选择权利,校企可以尝试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优化实践教师选拔制度,对教师学校工作负担的强弱、教师实践经验的多少、教师家庭情况的支持力度等进行全面考虑,不可强制安排。人员选拔之后就要考虑人员培训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参加过企业实践的教师依然是少数,实践前学校可组织经验分享会为即将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提供来自同事而非上级领导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为长期实践的教师提供提前观摩的机会。其次,实践中校企要根据参加实践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培养过程的管理办法要严格制定、灵活执行,给予教师反馈空间。管理内容要尽量细化,导师管理、安全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考核管理等都要充分考虑。最后,改进企业实践的教师评价。市场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加快,教师企业实践是持续性的活动;同时,通过企业实践所提升的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显现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因此,终结性评价会影响教师再次参加企业实践的动力,教师企业实践评价要关注长期实践效果而不是实践结束后的短期效果

三、微观情境:“一体发展”形成教师归属感

教师的自身认同有利于激发归属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将自己当作企业员工的一员,发挥内在动力认同员工身份,与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增加自身亲和感,先建立与企业员工在个人交往上的良好关系,才能进一步形成教师与员工的一体关系。其次,要想在工作场合与合作伙伴达成稳定的交往,教师就要通过努力获得员工的能力认同,同时企业也对教师归属感的激发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管理氛围,人情氛围两方面为教师营造归属感。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认同实践教师新员工身份,而不是将教师当作来企业观摩一段时间的边缘人。企业要重视领导层态度对员工的影响,如果上层领导对教师来企业实践就呈现敷衍的态度,那员工同样不会对实践教师积极接纳;如果教师实践过程随意,不能做到和员工一样的严格管理,会影响企业员工对实践教师的态度。因此,实践前实践教师要和企业相关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管理规章、奖惩制度等,尽量减少教师与员工之间的差距。最后,校企可以为教师和实践岗位相关人员制定共同的目标,将他们看作一个集体,在阶段性评价、结果评价方面利益捆绑,形成教师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作者:刘佳君  山东师范大学   节选自《职业教育(评论版)》2022年第24